欢迎访问社科网!
   首页 > 理论学习 > > 正文

南阳社科界近年来开展重大学术活动情况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11-22 12:19:00

       1、1996年中国南阳恐龙蛋化石保护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
    由南阳恐龙化石学会和南阳市文化局共同主办的1996中国恐龙蛋化石保护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5月22日至24日在南阳隆重举行。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以及美国、日本的112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讨论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06篇、研究报告10余篇,内容涉及到古生物、古地理、古文化研究的各个方面。与会专家对南阳恐龙蛋化石群的发现与发掘给予特别关注,作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2、西部大开发与加快南阳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
    2000年12月1日,南阳市社联会同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全市“西部大开发与加快南阳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市四大家有关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崇兰同志作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共提交论文50篇,评出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8项。这些文章紧扣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分析探讨西部大开发给南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建设性意见。会议对获奖论文进行了表彰。

    3、第四届东方文学国际会议暨张衡学术研讨会
    经东方天文学国际组织委员会和国际学术委员会研究决定,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中国南阳张衡研究传动 具体承办的“第四届东方天文学国际会议暨张衡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8月19日至25日在南阳召开。海内外著名的科技史研究专家、大学教授及研究机构人员共计164人参加,其中,来自韩国、日本、美国、瑞士、荷兰、德国、印度、伊朗、泰国、波兰、越南、乌兹别克斯坦等12个国家的专家学者67人,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天文学、北京天文馆等科研机构专家学者53人,还有南阳提交论文参会的44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07篇,内容主要涉及:(1)天文学史研究;(2)张衡学术研究,包括张衡在天文、地震、机械制造、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3)天文学普及教育方面的专题研究。

    南阳市委、市政府对组织召开这次国际性学术会议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会议的各项工作都令与会者感到非常满意。特别是市委书记马万令、市长何东成等领导同志到会并讲话,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国际组委会主席罗逸星教授、美国佛罗星达大学陈瑜教授、日本著名的天文学家大桥由纪等人回国后纷纷来信表示满意和感谢。中科院院士席译宗和陈文金研究员在来信申讲:“凭我们的感受,毕业参加过很多国内外国际会议,就数这次南阳会议,您们办得最出色、最真诚、最有效、最受欢迎”。

    4、全国汉文化学术研讨会
    由世界银行第四期技术合作河南省高校教师及管理人员培训项目专题学术报告会资助、南阳师范学校汉文化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汉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5月7日至9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陕西师大、郑州大学、南阳汉画馆等35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全国著名历史学家朱绍侯、赵世超、熊铁基、黄留珠、王子今、孟祥才、宋超,著名艺术家张道一、顾森、伍国栋、王子初、贺西林、廉静等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2篇,内容涉及到汉文化研究的各个方面。与会专家对汉文化的形成、发展及特点,作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通过主办这次研讨会,开阔了地方高校研究人员的视野,加强了地方高校与国内知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汉文化研究者的交流与合作,它将开创南阳汉文化研究的新局面,使南阳的汉文化研究更上一层楼。并以此为契机,把汉文化研究所作为南阳地方高校的重点学术研究机构,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力争建成汉文化研究的学科基地。

    5、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
    由北京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和中国冯友兰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于2002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南阳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著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港台地区的50余位冯学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重大媒体派记者与会,予以报道。全国著名冯学专家朱柏昆、胡军、雷希、蒙培元、李中华、余敦康、涂又光、袁伟时、李维武、王中江等出席了会议,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在为期四天的会议中,来自两岸三地的冯学专家学者围绕“冯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冯学的特色及其价值”、“冯学的治学方法”等中心议题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内容涉及冯友兰的哲学观、文化观、人生观、方法论等诸多冯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著名的哲学史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余敦康研究员在总结报告中指出:本次研讨会在上述三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本次会议在冯老的家乡南阳举行,更使与会学者亲身领略了南阳深厚的文化积累和文化风貌,感受了大师得以产业的文化土壤。
 会议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涂又光教授、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袁伟时教授分别应邀为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历史系作了学术报告。

    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加快南阳发展理论研讨会
    2002年12月24日,南阳市社联组织召开了全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加快南阳发展”理论研讨会,市直有关单位、大专院校、各学会和有关县市区提交了81篇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对策建议的文章或调研报告,探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南阳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市四大家领导出席会议,市委副书记焦锦淼发表讲话,要求全市社科理论界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意义,抓住机遇,切实加强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相关问题的研究。会后,《卧龙论坛》将81篇文章全部结集出版。

    7、全国诸葛亮与南阳学术研讨会
    2003年10月12日至14日,由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具体组织承办的全国“诸葛亮与南阳学术研讨会”在南阳隆重召开。与会代表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山东、四川、江苏及河南本省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共130余人,收到学术论文80余篇。代表们在民主、求实、团结的气氛中围绕诸葛亮躬耕地问题、诸葛亮文化现象等学术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目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8、张仲景学术思想暨中医药文化研讨会
    2003年10月13日,张仲景学术思想暨中医药文化研讨会在我市开幕。这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一次盛会,也是南阳中医药发展难得的良机。

    出席会议的领导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吴刚、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河南省卫生厅厅长马建中、河南中医学院院长彭勃,以及南阳市领导何东成、朱长青、李天成、杨德明、王建民、张忠祥等。房书亭、马建中、何东成分别在会上发言。

    房书亭指出,当前,世界上对于传统医学的认识,正在由反思而深化,人们在养生观念上要求“回归自然”的呼声,也由远而近,愈来愈强烈。中医药防治非典的成效举世瞩目。因此,研究仲景学术思想和中医药文化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也使我们认识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医药学术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根本问题是要加强中医药学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近年来,关于张仲景学术思想和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日益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文献的挖掘整理上,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阐述基础理论和药物作用上,在丰富临床实践和开辟新的运用领域上,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充分反映了张仲景学术思想和中医药文化研讨会,其目的就是通过国内外学者共同探讨和交流,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学术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市长何东成指出,近年来,南阳在国家、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关心指导下,把传统张仲景学术思想、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打造中医药都,作为发展南阳中医药事业的主旋律,以“两节一会”为载体,大力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深入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创建工作,中医药“医教研、产加销”各个领域全面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已经成为南阳一项重要的特色产业。

    何东成说,南阳丰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孕育了“医圣”张仲景。长期以来,中医药界专家学者对张仲景无不顶礼膜拜,瞻仰之,祭拜之;对其学术思想无不奉为圭臬,学习之,研究之,形成了一个不亚于文学界“红学”的专门学术研究团体。今天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就是其中卓有建树的代表。可以说,正是由于无数个仲景追随者的执者追求,才换来了岐黄苑圃的似锦繁花;正是因为无数个医圣同仁的无私奉献,才迎来了杏林枝头的累累硕果!

    何东成强调,作为南阳人民,我们永远不敢忘怀“医圣”的无尽福荫,永远不敢有辱医圣故里的形象。我们愿以这次研讨会和相关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张仲景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大力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通过合作与交流、继承与创新,努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全面振兴!

    9、出版《南阳文化丛书》
    该丛书是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在市委主要领导的关注下,市社科联、文化局组织全市社科文化界的专家学者进行讨论研究,拟定角度布局,反复修改,又经各界权威审核把关,历经三年正式出版发行。这套8卷本长达160多万字的丛书,是我市社科理论研究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展示了南阳文化神韵,是一部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南阳文献史。该《丛书》内容包括思想、科技、教育、文化、艺术、旅游、民俗、汉文化等内容。她遵照实事求是的精神,用翔实的资料,图文并茂地记述了南阳人民从先秦、两汉一直到现当代创造的文化伟业,展示出南阳人的精神风貌,重点介绍古今人物320多人,刊发图片270多幅。她不仅反映了南阳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而且也揭示了南阳文化的艺术特点,融知识性、学术性、可读性和科研价值为一体,填补了我市一项空白,弥补了全省同类丛书的缺憾。省有关专家称,该丛书在全国的文化丛书中也不多见,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一个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