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科网!
   首页 > 理论学习 > > 正文

为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在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河南日报      发布时间:2007-09-26 12:26:00

  (2007年9月21日)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在全省上下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以更加优异成绩迎接、学习、贯彻十七大的新形势下,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与刚刚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光荣称号和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同志一起座谈交流,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首先,我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载誉归来的同志们表示热烈欢迎、衷心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切实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明确两个“很重要”。一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很重要,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二是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对河南来说很重要,有利于提高河南人民的素质,有利于提升河南人民的形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具有特殊的意义。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举办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评选范围最广的一次,既是对六年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成就的检阅和总结,也是对今后公民道德建设的引领和推动。河南是一块崇尚英模、造就英模、英模辈出的热土。近些年来,在全省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道德模范。在这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我省推荐的伺候瘫痪岳父18年、照顾多病岳母和呆傻妻弟32年的谢延信,火车轮下救儿童的李学生,惊涛骇浪中下海救人的魏青刚,深怀感恩之心、志愿服务西部、靠打工提前还清助学贷款的王一硕,湖北省推荐的不顾江水冰冷湍急、勇救落水老人的赵传宇,湖南省推荐的背着捡来的妹妹上学、自立自强的洪战辉,共6名河南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占全部当选人数的九分之一,名列全国第一。大家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亲耳聆听了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同时,甘于吃亏、无私奉献的李连成,“时刻穿行在死亡线上”的王百姓,“大爱无言的好军嫂”吴新芬,把诚信看得比生命还重的周国允,“照亮战士心灵的爱之灯”乔文娟,富而思源、善行故乡的裴春亮,这6名同志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这是你们个人的光荣,也是9800万河南人民的骄傲。希望你们在各自岗位上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作出新成绩。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关心、爱护、宣传道德模范,全社会都要学习先进、崇尚模范,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

        道德是什么?道德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具体地说,我认为,道德是灵魂,人没有灵魂,就成了行尸走肉;道德是精神,人没有精神,就会失去生存的价值;道德是镜子,人没有镜子,就无法认识自我,完善自我;道德是尺子,人没有尺子,就无法分清是非,明辨善恶;道德是阳光,人没有阳光,就无法温暖人心,和谐人间;道德是力量,人没有力量,就无法克难攻坚,奋勇前进。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崇尚道德、讲究道德的光荣传统,“行德则兴、倍德则崩”的名言,“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的训言,“孔融让梨”的故事,“以德治国”的思想,都充分表明中华民族一直视道德为立身之本、为政之道、立国之基。纵观古今中外,道德对个人、民族、社会、国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和十分强大的力量。道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道德能左右人生的价值,通过影响人们的精神取向、人格素质和工作态度,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和社会,确立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借助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唤醒人们的良心、良知,具有羞耻感、内疚感、责任感,逐步形成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道德能造就民族的素质,通过调整节制、鼓舞激励、自我完善等方式,促使人们克服愚昧、贪婪、自私、懒惰等人性的弱点,努力成为正直、善良、勤劳、勇敢、高尚的公民,培育造就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三是道德能影响社会的进步,通过规范个人行为,协调社会关系,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适宜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正义、和谐,推动社会不断文明进步。四是道德能改变国家的发展,通过激励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人们致力于国家繁荣富强,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动国家发展的合力,改变国家的面貌。道德的力量具有四个特点:首先,道德的力量是强大的。与法律以其国家强制力规范人们的行为不同,相对于物质力量也不同,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影响人们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法律的效果,也是物质力量不可比的。其次,道德的力量是广泛的。为人讲道德,当政讲政德,家庭讲美德,社会讲公德,道德调整的范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事不关。尽管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道德规范有所差异,但那些表达人们共同理性、共同愿望的规范,跨越了国家、民族、时空的界限,成为全人类共同认可、共同遵循的准则。其三,道德的力量是深刻的。西方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内心里崇高的道德。道德内化于心、内得于己,潜移默化、深入心灵,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习性、品格和意志,深刻影响着人的一辈子,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变化。其四,道德的力量是永恒的。道德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社会文明的积淀,随着人类文明的曙光而产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始终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永恒力量。因而,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无不高度重视道德建设。道德的光芒永远照耀着人生的道路,永远指引着社会前进的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中原崛起。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要求我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造福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我们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和谐相处、不断进步。这些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都要有道德作基础、作保障。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利于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有利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利于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境界,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弘扬扶贫济困、见义勇为、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道德风尚,有利于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要把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基础工程,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9月18日,胡总书记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并号召全党全国都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这为我们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努力开创河南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新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键是要做到“五个坚持”。

        第一,要坚持用教育来提升。教育是提升公民道德修养的主渠道,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首先要抓好教育、打牢基础。要突出教育重点。党员干部是良好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其思想作风、道德修养、文明素质如何,对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广大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综合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要紧紧抓住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这两个重点,切实搞好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全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要明确教育内容。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深入开展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抓住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突出主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把握精髓,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激励全省人民开拓创新、成就伟业;要打牢基础,在全社会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好地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要抓住教育关键。牢牢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四个重要环节。切实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更加入脑入心。要创新教育方法。坚持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思想教育与纪律教育、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相结合,加强示范教育,深化警示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持久性。

        第二,要坚持用实践来推动。知易行难,行重于言。只有通过道德实践,才能把外部的道德教育转化为每个公民内在的道德品质,才能实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做到“三个结合”。要坚持道德实践与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辨荣辱、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使“八荣八耻”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追求,转化为人们的道德实践。要坚持道德实践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扎实搞好“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领域,创新活动形式,使广大群众在参与中陶冶情操、启迪思想、净化心灵。要坚持道德实践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从解决公民行为习惯和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坚决改变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不良风气,让人们切身感受到道德建设的强大力量和推动作用。总之,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要从实际出发,开展内容具体、特色鲜明的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建设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吸引群众参与,努力形成人人身体力行、个个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局面。

        第三,要坚持用法纪来制约。法纪是加强社会管理、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当一个人行为违背了道德准则时,法纪的威慑和制裁就成为约束行为、维护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既要注重宣传教育,又要依赖法纪约束,以鞭挞丑恶、弘扬正气。一是要发挥法律法规对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通过制定和执行充分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各项政策法规、行政规章、行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道德激励约束机制,依法惩治突破道德底线的不法行为,用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言行,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二是要加强各种规范和守则建设。组织、动员广大群众修订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对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给予鼓励,对违反道德规范的现象加以制约,使社会主义道德成为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行为准则。三是要教育和督促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管理、监督,使大家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重品行,讲操守,自重、自省、自尊、自爱,慎独、慎欲、慎言、慎行,做遵纪守法的楷模。

        第四,要坚持用典型来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省全国各条战线各个方面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之中,在平凡的人生中坚守着道德的准则,实践着人生的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激发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强烈共鸣,是广大人民学习的榜样,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这次评选出来的“全国道德模范”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要通过树典型,充分发挥模范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要广泛宣传、深入学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又要注意发现总结、学习推广在新的社会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典型,把先进典型的崇高思想品德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引导人们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用先进典型影响人、感召人、带动人,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五,要坚持用舆论来引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健康的社会氛围,对于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塑造心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宣传各地各部门学习道德模范的具体举措和进展成效,宣传各地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和鲜活经验,特别是宣传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使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见贤思齐、创先争优。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引领社会主义文化思潮;注重运用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切实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坚决制止、严厉查处各种不良文化行为,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要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和基层宣传文化中心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普及活动,使人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研究部署,扎实稳步推进。各级宣传部门、文明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作用,各级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要着力抓好大中小学校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各级工会组织要加强对广大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各级妇联组织要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号召群众做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抵制的事,自己绝不染指,为广大群众当表率、做楷模。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开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全省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